绿色江河简介

     

在西方人眼中,好水是蓝色的,如“蓝色的多瑙河”、“蓝色的海洋”;而在中国人眼中,好水是绿色的,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绿水青山”。实际上,纯洁的水是没有颜色的,西方人眼中的蓝色是澄明天空的反射,中国人眼中的绿色是周围植被的映照。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绿色江河”的名字就是这样孕育、诞生的。

“绿色江河”为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的简称,它成立于1995年,是经四川省环保厅批准,在四川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的中国民间环保社团。

“绿色江河”以推动和组织江河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促进中国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争取实现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其主要任务是:在长江上游地区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组织科学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国内外环保团体及环保志愿者等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行系列生态环境的科学考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促进其实施;出版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字、美术及音像作品等;开展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和国际间生态环境保护的学术交流。


绿色江河完成的主要项目


绿色江河启动(1995年)

“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筹委会(绿色江河前身)成立,开始可可西里保护工作的推进。

长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专题考察(1996年)

中国首次组织科学家和记者,对长江源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专题考察,第一次全面报道长江源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启了中国民间长江源和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先河。

建立、建设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1997年-2000年)

通过杨欣所著的《长江魂》、《长江源》两本图书义卖筹集资金,经过40多名志愿者4年的艰苦努力,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建立中国民间第一座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策划建立“长江源”环保纪念碑(1999年)

策划建立了由国家领导人题词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沱沱河),促进了中国政府对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中国城市的青少年环保教育(1996年-2005年)

10年间,杨欣和志愿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香港等10余座城市的上百所学校,进行了数百场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演讲,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加入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沿线藏羚羊种群数量调查(2001年-2004年)

4年间,共有100多名志愿者参与藏羚羊种群数量调查项目,收集了2000多组数据,完成了相应的野生动物调查报告,提出了多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这些建议几乎全部被政府和青藏铁路建设单位所采纳,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影响中国大型工程环保决策的成功案例。

青藏公路沿线环保宣传(2001年-2004年)

志愿者利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展览室,对过往的游客进行高原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4年间,保护站共接待了20000多名游客。同时,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建设者及周边的牧民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并帮助当地小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环保组织——“长江第一小卫队”,迄今这支小卫队还活跃在长江源民族小学。

青藏公路沿线垃圾调查(2003年)

    通过对青藏公路沿线垃圾分布及污染情况的调查,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建议,所提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促成3个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转,开启青藏公路垃圾调查和回收的先河。

长江源人类学调查(2003年刘原;2005年-2014年徐君)

    通过对长江源地区人类活动的调查分析,科学、系统地总结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政府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绿色江河在长江源的项目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藏羚羊的红绿灯(2004年)

由于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建设影响了藏羚羊的正常迁徙,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公路上设立红绿灯,引导汽车小心通过藏羚羊穿越公路的路段,为藏羚羊顺利迁徙保驾护航。2004年,共护送了2000多只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该项目由可可西里保护区延续至今。

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项目(2005年-至今)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长江源冰川持续退缩。从2005年开始,绿色江河志愿者与科学家合作,每年对长江源冰川进行监测和记录,准确反映长江源冰川退缩速度,促进政府、公众、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

青藏铁路列车环保宣传(2006年)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绿色江河志愿者在车站和列车车厢中对游客开展环保宣传,呼吁游客“乘青藏铁路列车,做高原绿色使者”,力求把游客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5.12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能力培训(2008年)

四川汶川地震后,特此专门召集绿色江河各大城市的志愿者召集人和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志愿者进行灾后重建的能力培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直接参与绿色江河灾后重建的系列生态环保项目。绿色江河被四川省民政厅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长江冰川拯救行动(2010年)

该项目是以绿色江河多年对长江源冰川的考察为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进一步关注冰川退缩,关注居住在冰川周边的人,关注冰川所滋养的生物多样性的系列大型项目。项目由“见证长江冰川的逝去(长江源)”、“神山圣湖的回音(雀儿山)”、“雪山论未来之世界大学生论坛(雪宝顶)”、“2010拯救长江冰川雪山·世博音乐会”以及“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2010”系列子项目组成。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建设(2011年2012年)

2012年9月30日,绿色江河在长江正源沱沱河落成中国民间第二座自然保护站——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并通过志愿者招募和系列项目的实施,对长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推动长江水源地垃圾污染状况的持续改善,为高原牧区的垃圾收运和处置做出示范。

GEF/SGP/UNDP减少长江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发展可替代生计(2011年-2013年)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督导,以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为实施平台,为当地居民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性宣传、正确进行垃圾处理避免垃圾焚烧等环境教育培训,实施垃圾分类回收,以消除外来垃圾对长江源区水源和自然环境的污染;通过发展可替代产业的产品,以改善当地牧民对单一畜牧业的依赖度,减少对草场的过度使用,以实现草原的可持续管理和发展。

垃圾换食品项目(2012年-至今)

以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为基地,招募志愿者,向牧民宣传“垃圾换食品”的奖励性机制——鼓励牧民将分散在牧区的垃圾,特别是不可降解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收集起来,带到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即可交换相应数量的生活物品,如大米、蔬菜、食用油等。

带走一袋垃圾,呵护长江水源项目(2012年-至今)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回收的垃圾由志愿者进行分类、打包,动员自驾车游客带走一袋垃圾至格尔木的指定地点进行回收处置,通过“垃圾换食品”和“带走一袋垃圾”项目的实施,建立了一套覆盖回收、运输和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为高原垃圾的回收和运输做出示范,为青藏绿色驿站建设和运转奠定了基础。

清洁青藏线,保护长江源(2013年)

为了调查长江源青藏公路沿线垃圾污染情况,绿色江河与中华环保基金会及公牛插座品牌联合组建“东西南北中”5个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团队,以北京为主的北部队,上海为主的东部队,广州为主的南部队,以成都、重庆为主的西部队,以武汉、长沙为主的中部队,每队8人。40名大学生志愿者集结青藏线,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徒步接力400公里,调查垃圾污染状况,捡拾公路两侧垃圾,以第一手调查数据和自身行动呼吁社会关注青藏线生态环境,呵护长江水源。

斑头雁守护行动(2012年-至今)

2012年,绿色江河开始实施斑头雁守护行动,通过13年的持续守护,班德湖斑头雁数量从2012年的1178只到2022年的5963只,斑头雁数量增加5倍。

长江第一峡谷烟瘴挂生物多样性调查(2014年-2015年)

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玉树州政府支持下,在曲麻河乡政府、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及措池村牧民的协助下,绿色江河对烟瘴挂的生物和文化多样性进行了全方位调查,完成了“烟瘴挂植物和植被调查报告”、“烟瘴挂峡谷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报告”和“烟瘴挂:人类学视角的生态环保调查报告”,确定峡谷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兽类6种,其中雪豹数量9-14只。中国科学院孙鸿烈院士为组长的项目评审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此次科考成果。调查结果促成青海省政府明确表示不会批准烟瘴挂(牙哥)水电站建设项目,随后烟瘴挂划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长江第一个大峡谷及以上500公里天然河道得到永久保留。

长江源区冰川考察及生物多样性调查(2016年-至今

绿色江河在烟瘴挂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调查区域,从长江发源地的冰川地带开始,调查冰川退缩状况,以及在沱沱河、通天河1200公里河段开展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调查,其中红外影像记录到海拔5600米的雪豹活动,这是迄今雪豹活动最高海拔的影像记录。

青藏绿色驿站(2017至今)

青藏绿色驿站是绿色江河首个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旨在探索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会企业为补充,沿公路线建设的垃圾回收站。政府承担主要基础建设资金和基本运转费用,民间机构负责动员社会公益资金及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的垃圾收运模式,为生态脆弱区域的青藏高原探索一种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的新型垃圾收运模式。

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2017年)

绿色江河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合作进行“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青海沱沱河段)项目,完成2017年度首度野外调查工作。

2021长江开始10年全面禁渔。

唐古拉山镇垃圾调查项目(2017至今)

唐古拉山镇是青藏公路运输的中继站,各类商铺、旅馆、加油站100余家。绿色江河志愿者持续每天早晚各一次的垃圾调查,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针对唐古拉山镇垃圾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协助其它公益组织或单位招募志愿者(20142019年)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平台的作用,绿色江河持续多年协助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青海玛可河川陕哲罗鲑保护中心、香港福幼基金会重庆南川艺术助养项目等招募志愿者。截止2019年底,绿色江河协助以上项目招募志愿者超过百人。

直播斑头雁(2018年)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海康威视支持下,绿色江河使用先进拍摄和传输设备,记录斑头雁孵化全过程,并把信号分享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南京等17家动物园,同步直播45天,动物园同步开展斑头雁图片展,以及绘画、演讲、定向越野等多种线下活动;中央电视台1套和13套在直播长江节目中,重点现场直播班德湖斑头雁及志愿者保护工作6分钟。

长江自然小讲师(2019年)

为增强青少年长江科普及环保知识,绿色江河开发长江自然人文风貌的课程——《生命长江》,招募长江自然生态小讲师到青海格尔木和昆仑山培训,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学校向自己的同学讲授长江课程,让青少年了解长江,进而热爱长江,并且投身到保护长江的行动中。在小讲师《生命长江》的讲座中,涌现出一些非常优秀的少年。成都、西宁的魏央云曦、连梓宇同学分别获得“新时代好少年”荣誉。

长江小讲师的“生命长江”讲座也成为四川、重庆的电视台主播活动,通过他们的传递,让更多人了解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故事。

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投入使用(2019年)

在政府和社会支持下,班德湖建成青藏高原最先进的野生动物观测站。胡歌作为志愿者驻守保护站和班德湖,并在这里拍摄东方航空宣传片——为爱飞翔;还有一位志愿者在班德湖完成《万水千山》一书。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从不同的维度促进和传播长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斑头雁的故事片拍摄(2020年)

在政府及海康威视、阿拉善SEE、通威支持下,斑头雁的故事片开始拍摄。

环保包装的推进(2021年)

与中国包装联合会建立战略合作,联合包装行业专家,在三江源通天河捡拾调查垃圾,提出包装废弃物的可回收、可降解、易分离的未来解决方案。

高原污水处置示范项目(2022年)

在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支持下,完成长江源保护站“高原污水处置示范项目”主体工程,污水通过简单处置,进行水培蔬菜种植,在植物降解污水的同时,获得高原珍贵的新鲜蔬菜。

长江11号主题邮局建成运营(2022年)

长江11号主题邮局落成运转,胡歌助力宣传片,至此通过6年努力,青海长江1号邮局与上海长江11号主题邮局实现连动。

川藏公路“绿币318项目”建成运转(2022年)

鉴于青藏绿色驿站的影响力和示范性,在青藏绿色驿站的基础上,川藏绿色驿站增加智能垃圾桶。游客通过投放垃圾,手机扫码兑换绿币,用绿币换取免费上厕所、免费停车,在“免费不免责”、“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绿币318”环保项目。

绿色驿站在解决垃圾回收问题,提供厕所、停车免费服务的同时,借助游客的流量,引入乡村生态体验,为乡村振兴助力。“持绿币,游甘孜,乡村振兴,环保先行”或许成为318自驾的时尚和责任。

目前川藏绿色驿站的折多山站、理塘站建成,甘孜网红局长刘洪站台宣传,任贤齐、郑钧6位明星合力助威。



绿色江河荣获的主要奖项


2000年:会长杨欣荣获“地球奖”(香港地球之友等)

2001年:“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系列行动”自然环境保护项目获得福特汽车环保自然生态保护类一等奖(福特汽车公司、全国人大环资委)

2003年:会长杨欣荣获“母亲河奖”(共青团中央)

2003年:会长杨欣荣获“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

2004年:会长杨欣荣获“盖蒂环保奖”(WWF)

2004年:“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获得福特汽车环保自然生态保护类三等奖

2004年:“环保志愿者生态建设大奖”(团中央等五部委)

2005年:“藏羚羊种群数量调查及迁徙保护”项目荣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优秀案例奖(经济观察报和壳牌中国集团)

2005年:会长杨欣荣获“中国野生资源保护奖”(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野生救援协会)

2005年:会长杨欣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

2006年:“中华环境奖——2005年绿色东方奖”(中华环保基金会)

2006年:会长杨欣荣获“2006绿色年度人物奖”(中宣部、环保部、文化部、团中央等)

2006年:“青藏铁路沿线环境保护“项目荣获2006·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共青团、全国青联、丰田公司)

2007年:“青藏铁路(长江源区)生态保护“项目获SEE·TNC生态奖(2007)一等奖(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大自然保护协会)

2008年:四川省“5·12“抗震救灾先进社会组织(四川省民政厅)

2009年:“乘青藏铁路列车,做高原绿色使者”项目获得“母亲河”奖

2010年:“2010长江冰川拯救行动”项目荣获 “福特汽车环保奖”低碳生活文明类三等奖

2011年:会长杨欣获得“淡水河谷—个人贡献奖”

2011年:会长杨欣获得“中国当代徐霞客”荣誉称号

2011年:绿色江河获得“2011芯世界公益创新奖—先锋倡导奖”

2011年: 会长杨欣获得上海外滩画报“改变—十年成就奖”

2011年:会长杨欣荣获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及九三学社等8个民主党派中央的表彰,获得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的荣誉

2012年:绿色江河荣获“上海外语频道ICS5---未来之光”奖

2013年:绿色江河“垃圾换物品,收运净化长江源”项目荣获水环保公益人物社会组奖(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2013年:绿色江河“守护斑头雁”项目获2013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公益环保精神提名”奖

2013年:会长杨欣荣获国际绿色经济协会颁发的IGEA-2013 “地球绿肺天使”称号

2014年:绿色江河“长江源生态拯救行动”项目获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实施类项目银奖,是获奖机构中唯一的环保组织

2014年:绿色江河“长江源生态拯救行动”项目获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先锋奖)一等奖,这是绿色江河继2001年获得该奖项一等奖以来第二次获得此项奖的最高奖。

2015年:绿色江河获2014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公益环保精神”奖。

2016年:绿色江河获新浪微博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公益项目。

2016年:绿色江河获中国公益指数榜周榜冠军(2016.07.04-07.10)。

2016年:绿色江河获中国公益指数新媒体传播奖。

2017年:绿色江河获环保部、中华环保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迈向生态文明,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一等奖励资助。

2017年:绿色江河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民生银行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一等奖励资助。

2017年:绿色江河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将年度先锋奖,并被授予“杰出之选”称号。

2019年:绿色江河“长江源斑头雁保护青海项目”在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中获得由生态环境部评选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绿色江河代表从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手中接过荣誉证书。

2019年: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志愿者团队荣获“2019年度法治人物”。

2020年:绿色江河短视频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野生动植物保护影像评选计划“最佳守护者影像”三等奖。2020年,绿色江河第六次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是目前中国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最多的机构。

2021年:会长杨欣被中央统战部表彰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其中四川省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只有三名。10年间,杨欣第二次获得此殊荣。



绿色江河出版物


书籍

     《长江魂》图书(1997年出版)

     《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图书(2005年出版)

画册

     《长江源》画册(2000年出版)

     《中国长江》系列图册(共计900余张图片、约15万文字,由《江源大地》、《金沙水拍》、《大江东去》三个分册组成,2006年出版)

     《跟着动物去拉萨》(2019年出版)

      《萨——三江源野生动物绘本》 (2021年出版)